1)第七十六章 教育的奇迹_浴火重生西路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浴火重生西路军》

  等热烈的掌声平息下来,陈海松接着说:“八路军是国民军的一小部分,抗战前总兵力是六万人,不到国家军队总数的五十分之一,但我们凭着坚定的抗战决心、过硬的军事素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战区民众的大力配合,不仅消灭了五六万敌人,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提升,部队数量超过了十万,缴获飞机四十多架、坦克装甲车50多辆、火炮一百多门、机枪2000多挺、步枪3万多支。收复县城20多座,解救战俘2万多人,转移敌占区民众20多万人。

  中国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为己任,面对危局我们决不退缩,遭遇强敌我们选择战斗。事实证明,在有利地形条件下,经过充分准备采取运动战、游击战消灭孤立分散的日本军队是完全可能的。之所以接连失利,一方面是信心不足、准备不力,另一方面战术呆板,打法陈旧,正面防御拼消耗,暴露在敌人的优势火力之下造成大量伤亡。如果充分利用中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发挥军队数量多的优势灵活作战主动出击,相信部队也能取得更多的胜利。”

  “我们听军部队深入敌后,完全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你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不少字”

  “孤军深入从军事讲是自寻死路的败招,因为身在敌后,物资弹药的补充比较困难,情报不准、敌情不明很容易受到敌人的合围,不停的转移消耗战斗力。但我们中队在中国的土地作战有什么好惧怕的?到处都是痛恨鬼子的中国人,敌人的动向我们一清二楚;到处都是中国人的村庄,支持我们的民众宁愿自己少吃一顿也不愿我们饿肚子;到处是鬼子的运输线,辎重车队经常定期不定期地给我们送来急需的物资弹药。

  我们还有坚固的根据地、伤病人员在那里治疗、多余的物资在那里储存、新入伍的爱国青年在那里接受正规训练、简单的地雷、手榴弹在那里制造。我们过的很充实、很舒畅。”

  “听你这么描述,我都想去那里体验一下了。我的许多学生希望跟随你到华北去参加抗日工作,你愿意接受他们吗?”不跳字。

  “抗日战争是中国一百年来不断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导致的民族矛盾的总爆发,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统治阶级的反动、工业的落后、军队的虚弱。中日两个民族的全面战争的强弱表面反映在战场、更多的体现在国民的素质、工业体系、经济实力的比拼。

  华北战场的拼杀不是多拼死几个鬼子的事,而是在阻挡敌人、为后方积蓄更强的力量而争取时间,他们拼的很苦,每天都在死人。为的就是你们这些身在后方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们赶紧行动起来、把国家的经济搞去、把现代工业建立起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