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六章_女帝养成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露囊”,蹀躞带源自西北游牧民族随身携带的佩刀、火石等器物佩具,自魏晋流入中原,初唐定为公服制度,因中原百姓多安居市井,没有必要携带更多工具,后蹀躞带成为无实际作用的纯粹装饰品;帛鱼是盛装“鱼符”的袋子(即虎符,唐因避高祖名讳改为鱼符),唐朝时期,鱼符除起“起军旅、易长官”的凭信作用外,还用以发放给官员“明贵贱、应召命”,盛放鱼符的“帛鱼”也非常讲究,根据官阶不同,取不同装饰形式。“承露囊”缘起于唐玄宗生日百官献贺礼,后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互赠送。

  ▲蹀躞带

  宋代刺绣佩饰有增无减,秦观《满庭芳》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即指香荷包。而刺绣佩饰最为兴盛的时期,要数清代。男子身上日常佩带的挂件可达十几种,荷包、扇套、眼镜盒、烟袋、牙签、挖耳等无所不有。民间绣荷包还形成了繁荣的流通市场,很多地方都开创了“绣坊”,绣作与销售一体化,大量刺绣佩饰出售,供顾客选购。

  除了盛装物品和标识身份的作用外,佩饰还有传情达意的功能,许多男女情爱故事常有佩饰小品发挥作用,《红楼梦》第十七回就描写到宝玉与黛玉因香包扇袋而引起过感情纠葛。

  ▲扇套

  刺绣佩饰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如香荷包(亦称香囊)用以熏香和祛病防毒,烟荷包用以盛放烟叶,春宫荷包用以陪嫁、供闺房玩赏及做性教育教具,扇袋用以盛装折扇,靴掖则是盛装文书的小夹子,出行时掖入靴筒以防丢失。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特点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但优秀的刺绣艺人也只有在经过多年深厚的学养,将运针及施色互相参酌得当,才能诠释出完美的作品。因此,如何在方寸之间运针用线,与此同时又不会过于俗艳奇巧,还能表现淡雅纤丽的风采,才是刺绣最令人颂赞与神往的地方。传统刺绣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

  一是用线条说话。“线条”是中国艺术的品格,表现于绘画中的白描,书法中的行书、草书,佛像雕塑中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卷轴的形式概念。而“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刺绣,可谓线条性格里精工巧艺的极致体现。当刺绣艺人以缜密的巧思及纯熟的技艺在针尖处排列组合时,线条便有了丰富的对话与表情。

  二是绣与画的完美结合。刺绣依存于绘画形式,必须先有画稿,再经过以针线分析画稿内容的过程中,刺缀于织品上。但刺绣也有别于乘兴挥洒的绘画,刺绣的艺术性就在于线条、色彩及光影的表现,而这一切都要求刺绣艺人必须对针线材料的物性及画稿对象的媒材特质、造型、色彩有十足的训练、观察与掌握后才能透过针法的安排、分色及刺绣艺术,以针线演练对画稿重新创造,可以说每一幅绣画作品都是刺绣艺人的学养功力的精彩演出。

  三是刺绣图形的象征手法。民间刺绣纹样中为数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为图形。已知最早的刺绣图形是“天子褒服十二章”,表现出对“照临、无私、镇定、忠孝、决断、明辨”等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借象征手法得到准确的表现。而这种手法,也历代传承,不断拓展和完善,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