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6章】 黄金储备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真的有人要换。中央银行也能应付——在废除现大洋流通后,央行将这些大洋全部融化。早就铸成了银条。

  而列强普遍采用的金本位或者联系本位制度,中国一直是无缘的,原因无他,缺乏可供支持的黄金储备,而中国本土黄金出产也不是很丰富。直到1914欧战爆发前夕,利用铁路债券的发行契机,中国央行才通过秘密渠道积累了近200吨的黄金储备,后来在战争中又通过军火贸易额外赚取了100多吨黄金储备。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数字,有2笔收入各国是不清楚的,第一,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得的收益,辽阳控股以黄金形式存放在了人民银行,以作为北方集团企业债的支持;第二,是军队利用俄国内战获得的黄金储备,这笔储备放在央行,而且各类金块已重新融化铸造,抹去了俄国的标记。这两笔横财加起来,中国的黄金储备接近2000吨。

  如何有效运用这批黄金储备,成了穿越组的当务之急,经过深入分析,首要目标对准了英镑。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一英镑含克纯金,在欧战以前,任何人持有英镑去大不列颠兑换黄金都是畅通无阻的。但欧战中,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暂时中止了英镑的金本位制。这当然是借口,事实上,英国政府将很大一部分黄金用于支付战争开支,而英镑同期也没有减少发行,战后英镑贬值超过三分之一,如果继续按照一英镑含克纯金的比例兑换,英国政府亏到哪里都不知道了。但如果明确降低英镑的含金量,则市场马上会掀起英镑的抛售狂潮。

  不过有利就有弊,英国政府拒绝英镑兑换黄金固然是渡过了收支难关,但英镑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也下降了,战后大部分第三方贸易都纷纷开始采用美元计价,造成了英镑过剩。除了战争胜利与中国完成德国资产大采购后的短暂时期,英镑一直是萎靡不振的。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战后各国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无非德国马克废纸化太过于抢眼,才掩盖了各国的通货膨胀。

  而伴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则是严重的经济萧条,战争类生产企业全线停工,国际贸易一潭死水。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只有两难选择,一个是恢复金本位制度,哪怕吃一点亏,也要重新恢复英镑的强势地位;另一个是彻底宣布废止金本位制度,承认英镑丧失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让英镑一次性贬个够。前者在经济上当然是大出血,但政治上却是满分;后者在政治上算是一败涂地,但对经济与金融而言,不啻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权衡利弊之下,英国政府念念不忘大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