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2章】 民国三考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能形成甲骨文研究**。

  第二考是每年6月的升学考试。初等小学升高等小学,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等各类升学考试全部安排在这个时节,哪怕在发达城区推广6年普及教育,也至少有40%的学生会被考试刷下去。单纯的升学考试已是时人关注的焦点,一旦升学与公务员考试挂起钩来,那就更不得了。没有中学文凭(或中等师范学堂文凭),是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教育部做过测算,青年学生一路从初等小学升上来,差不多1000个里只有1个才能升入大学,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能通过这座独木桥顺利前行的,自然是升学考试的功劳。好在中华民族应试能力之强是出了名的,对于从上到下的考试,所有人都认为公平、公正。

  第三考不是国家机关正式组织的,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民国正式成立以后,每年3月份北方集团各成员企业都会进行技术比武和招工。考试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在北方集团体系内建立工人技术等级制度,每个工人都要按照工种进行评定。这是北方集团参照军队军衔制度以后精心定出来的,每个工种均分为1-9级,1级最低,9级最高,学徒则是预备级,级别与年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能力。在北方集团体系内,不但薪水、福利与等级直接挂钩,在社会地位、荣誉等方面,高级别也具有优势,级别多少通过工作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像有些车床九级工,可以在不借助精密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单凭眼力和感觉将零件加工误差控制在毫米左右,端的是十分了得。在北方集团内部有句顺口溜,“做到九级工,给个县长也不换”,九级工的薪水是县长薪水的3倍,集团按照技术专家的标准给予独栋2层小楼居住,外出时可以申请专车。自然,九级工的头衔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北方集团内数百万的工人队伍,拥有九级工的还不到3000个,这还散布在全国各地。而全国县级以上的官员却有一万多个,从稀缺性的角度来说,还真是给个县长也不换。

  除了内部定级以外,北方集团还面向外部招考,每年的招聘工作就是通过3月份的招考来实现的。于是乎,如同学子赶考一样,凡是有点想法,有点追求的工人都会在这个时间点赴北方集团的招考。北方集团待遇之优渥、发展前景之好是出了名的。薪水待遇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以外的方方面面更是让人眼红心热,工作满1年就可以进入工人专属住宅区,一般称某某新村,里面集中供电、供水,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自己的商店,还有自己的学校和医院,活脱脱一个小社会,每到晚上或者周末,剧院还会放电影。活在这个新村里,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