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4章】 国防计划(2)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退役,“燕”式丙型甲改构成了侦察机主力,部分则是由拆除了武备的“枭”式战斗机充当,在本期计划中,由“枭”式后续改型和“鹰”式改造的侦察型飞机将逐渐取代“燕”式,其中,最先进的型号拟命名为“鹤”式(由“鹰”式改装而成,无武备,双座型,装备2台照相机和1台大功率无线电,速度比鹰式战斗型略快。

  从国防军当前各主力机型来看,“枭”式的通用性是最好的,无论是战斗型、攻击型还是侦察型都有较好的出彩表现,“鹰”式的通用性虽然较“隼”式为差,但因为性能参数比“隼”高出较多,效果仍然较好。考虑到地勤压力、生产能力以及本期国防计划的预算压力,攻击机主力由“枭”式攻击型担纲主力,部分装备“鹰”式,等“九年试”成熟后再进行大规模换装。

  在轰炸机方面,分为轻型轰炸机与重型轰炸机两个类别。轻型轰炸机的主力是“鹏”式丁型戊改(实用升限4800米,最大航速195公里每小时,可携带4枚100公斤航弹,作战半径240公里),重型轰炸机主力是“鲲”式丙型(实用升限4300米,最大航速185公里每小时,4发动机设置,可携带4枚250公斤航弹,或2枚500公斤航弹或1枚800公斤航弹,作战半径320公里),同样基于地勤、维护和预算考虑,在600马力发动机定型以前,轰炸机只做改型挖潜,暂停研究新型号。

  随着技术推进,飞机的造价也日趋高昂,姑且不论在新型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费用,单就制造而言,成本亦提高很快,一战前期每架飞机造价不过1000元,到后期就翻了一番接近2000元,“鹰”式的成本已经达到了近4000,而研制中的“九年试”已经突破了1万元,哪怕将来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也很难低于7000。听到这里,唐绍仪连呼侥幸,亏得军费盘子事先定了下来,否则这三年中光是飞机更新的费用就得超过5000万元,再加各基地的基建,最起码就是2个亿——这还是原先三军中最便宜的军种,其他压力可想而知。

  何峰最后道:“关于空军计划,除了基地(联队)建设外,总装另外也有想法。在空军扩充到15万人规模,拥有27个联队,全国80余个机场的基础上,再由总装代管不太合适。”

  “怎么,你老何要撂挑子了?”

  “也不是,总装主管各军种装备研发与生产,如果再主管空军,到时候其他兵种会认为我们太过偏心。”何峰从包里掏出一份报告,“我们初步拟定了一个空军建制以及发展报告,请各位审定。”

  空军本年起成立独立的空军司令部,直属于国防部,各联队平时受大军区与空军司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