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6章 北方战争(31)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吃亏,反而大大占了便宜。

  在经济景气的刺激下,国内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军事工业因为源源不断的订单而处于持续扩张的阶段,便是民用工业,也因为鄂木斯克政权的消费而大大发展了。

  如果以1914年工业指数为100的话,那么1915年是128,1916年是177,1917年是249,1918年则达到了361,仅仅4年功夫,整体工业产值便翻了近2番,实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在具体工业产品产出上,各种关键产品更是有3倍到20倍不等的增长。当然,考虑到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按照同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增长水平会减少一些。但由于欧战爆发之后,各国货币都是经历了一番贬值,即便是贬值程度最小的美元也大于华元的贬值水平,所以,在世人眼里,华元不但币值坚挺、含金量高,而且愈来愈占据商贸流通的关键地位。

  以进出口业务为例,原先一般都主张用英镑结算,如果持有汇丰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则会高看一眼,但欧战爆发之后,涉及战略物资的商品交易,中国规定必须用华元或者黄金结算,而且必须持有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或者交通银行这3大行开具的信用证。通过几年的使用,不但华元的地位大幅度提高,而且金融领域的自主权也得到了强化。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见本币的升值,为了刺激出口,日本方面就愿意维系日元的相对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不必花费太大的力气提升币值。从实际情况上看,确实达到了效果,出口中国的商品比国货虽然质量差点,但比较便宜。但日本方面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虽然价格便宜,但中国民众因为中日辽东冲突的缘故,已经本能地排斥日货,哪怕日货便宜,也不会有人去买。爱国的商人,是自发抵制日本,不销售、不批发,不太爱国的商人,也迫于形势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即便有人不惜铤而走险,随即而来的税务稽查、工商检查等等都能让其叫苦不迭。因此,日元贬值并没有促成对华出口的扩张,反而因为相对华元的大幅贬值而大大增加了需要从中国进口大宗原料的工业的成本。

  农业领域的增长虽然不像工业这么引人注目,但发展也是实打实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特别是,原来移民屯垦的东北农业实现了大发展,效益一下子体现出来。良好的政策、较好的收成再加上全新开始的基础,使得关外屯垦的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人做过对比,东北普通农民,只要勤劳肯干,家里又不出现重大变故的话,通过5年的发展,其生活水平相当于原先江南地区的小地主。

  工农业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