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8章 北方战争(13)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的影响,也离不开各种***势力的牵制和支持。而且对于捷克军团这支临时政府阵营中最有战斗力、同时也是最为桀骜不驯的队伍,高尔察克又没有驾驭的自信,因此他并不是很乐意接受这个职位。然后在“希望您能担任起拯救祖国危难的重任”的一片呼声中,他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官职。

  本来,他想谈谈有关中国方面的见闻的,但现在临时政府内部一片对中国的仇视心态,他觉得讲这个话题不容易,还是要等待时间开口。

  从远东到达鄂木斯克的这段日子里,高尔察克得知妻子索菲亚以及他唯一剩下的儿子罗斯基斯拉夫已经从塞瓦斯托波尔离开俄国前往法国,这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安慰。而更大的抚慰则来自于一个再度重逢的老相识——一位名叫安娜.瓦西里耶夫娜.季米列娃的年轻妇人。

  25岁的安娜.瓦西里耶夫娜不但聪慧美丽、文采过人,能说极为流利的法语和德语,还能画一手好画。她主胜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家瓦西里.萨福诺夫,外祖父还当过财政大臣。革命爆发后,安娜和丈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季米列夫离婚,带着儿子弗拉基米尔(日后成为著名画家)颠沛到达西伯利亚。以前两人初次见面之时,高尔察克就倾心于安娜的才华,只是碍于身份和彼此的家庭而不便表达,而此时此刻在这两个离乡背井、骨肉离散的人心中又逐渐产生了更为眷恋的感情。从此以后,安娜便作为高尔察克的翻译和秘书跟随其左右,再也没有分开。

  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政府勉强出任陆军和海军部长后快满一个星期之时,在鄂木斯克发生了一件大事,将高尔察克这个职业军人和学者骤然推到了风头浪尖,最终也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6月23日晚上,在哥萨克首领克拉希尔尼科夫的带领下,鄂木斯克发生了一场政变。

  关于这次政变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反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是以旧军官为中心的势力,由于沙俄军校教育的结果,他们内心归根结底还是君主主义者。对他们而言,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社会革命党也是导致俄罗斯走向失败和混乱的集团。鄂木斯克临时政府中的社会革命党以及立宪***党人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依然为了私利而喋喋不休,这让他们难以容忍。他们希望建立一种铁的力量,给俄罗斯带来秩序和胜利。而一直有着战争经验和崇高威望的高尔察克显然是这个力量的最好象征。

  事实上,高尔察克与政变一点干系都脱不了。与秦时竹的会谈情况,不仅英法方面关心,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极为关注,对高尔察克不与中国合作还能从***安全抵达鄂木斯克的遭遇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