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5章 时机来临(13)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的局面迫使俄国答应自己条件德国通过帮助沙皇复国来解决东线的危机。

  在这一点上,hl之间是有分歧的,但这种分歧并不占据主流,鲁登道夫压根也不会相信沙皇会为了自己的皇位而充当“卖国贼“,否则,这个人宁愿挑起内战也不会轻易答应退位了。

  同样,7天的缓冲期在俄国内部也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对于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俄国有两个声音,一个是继续战争,另一个是希望与德国达成和平,退出战争。

  坚持战争的主要代表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他们从坚持履行俄国固有国际义务的前提出发,不同意退出战争,甚至认为,在俄国目前面临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和谈是一种背叛,不仅背叛了盟友,更背叛了“为国捐躯”的人。

  坚持和平的主要代表是布尔什维克当中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以列宁为首的极少数。列宁认为,俄国目前在军事上、经济上面临总崩溃,和平能够摆脱这种威胁,并且有利于巩固革命。

  坚持战争的观点占据了上风,几百年来的民族自豪感让俄罗斯人难以接受俯首称臣的结果,更何况,孟什维克已经知道了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与将来的方针,视列宁为主要敌手,怎么可能容许这种选择呢?于是,卖国、屈辱、动摇,各种各样的流言飞向了列宁,甚至在布尔什维克内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占据了上风,列宁等人只是少数派。

  7天停战期满之后,情况如同事先预计的那样,俄国以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共同声明的形式断然拒绝了德国提出的和平要求,反而提出了相应的反要求——即只要德国及其同盟国退还所有协约国领土并赔偿战争损失之后,俄国愿意与德国媾和。

  声明的发表,让英法大大松了口气,也促使他们发动一场牵制性的进攻,以便向世人宣告协约国的整体阵营。但由于hl的早有布置,英法发动的尼维尔攻势仅仅在17天之内推进了6公里,却损失了70多万人,喧嚣一时的西线大反攻宣告结束。

  为了抵抗英法的进攻,除开停战前就从东线调集的兵力,德国又从东线抽调了9个师作为加强。这样,在整个8月,哪怕7天的和谈期满,东线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战斗。德国因为要抵抗英法,也不会在东线发起新的进攻,一直到9月份,西线热火朝天,东线倒是沉寂了下来,渡过了欧战开始以后第一个较为平淡的夏季。

  对中国方面的问题,俄国内部也爆发了一轮争吵,在革命初起之时,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总是占据上风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不但拒绝向中国妥协,连原来已经答应履行的条件也因为政权变更而拒绝认可,消息传到国内,自然是引起大本营的重新考虑。

  “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