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9章】 机械产品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来每人只有60余发,虽然日系军械可以向日本方面寻求补充,但价格居高不下;而俄系枪弹虽然因为日军缴获量颇大而不存在供应问题,但日俄战事已经结束,日军手中的军火库存也是卖一次少一次,何况东北各路的巡防营都因为价廉物美盯着日军手中的战利品,不足恃为稳定可靠的供应源。

  第二个就是财政吃紧。虽然秦时竹、陆尚荣两部开始领取巡防营军饷,但军饷与实际需要差距颇大,而且领取军饷之后便不能就地收取“保险费”,一进二处,所获好处少得可怜,而秦、陆两人的营头都是超编的,平均算下去更是缺口大增。掌管财政大权的夏海燕做了精确统计:部队扩编成两路后,包括腾龙社和特种兵中队,扣除领用的军饷后光正常开支就达到97487元,1906年该项开支将增长到17万元左右(因为上年大部分时间是扩编前的计算基数)。

  支出在增加,收入却在减少。由于不像1904年那样有剿匪和煤矿的额外收入,总收入下降到232398元,再加用于打点、日常开支、工厂添置设备等开支,当年赤字68070元,所幸历年还有结余,因此并不是太过难堪。但夏海燕明确指出,如果按这个形势发展,1907,最多1908就要财政破产。

  对第一个问题,秦时竹的反应是枪弹自造,一旁的何峰接过话头:“自造是可以的,但需要兴建厂房,招募工匠,而且至少还要购买4万元以上的设备,短期内也不易见效。”

  “造!砸锅卖铁也要造出来,这是命根子,轻易儿戏不得。”

  对于财政困难,秦时竹还想在铁厂上打主意,询问能不能继续扩充生产能力。何峰冷静分析一下,指出从绝对规模上来说扩充是可以实现的,但凌源一带都是贫矿,利用潜力不大,强行扩充纵然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单位成本也免不了会提高,利润不会增加多少,反而要多冒风险。况且,京张铁路1909便要完工,凌源铁厂扩大规模要产生效益起码在1907年年中,前后一划算,风险较大。

  深知解决经济来源事关重大的众人,无不绞尽脑汁琢磨来钱的法子。

  “能不能生产其他钢铁制的机械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葛洪义问道,“既然老何已经培养了一批机械操作工人,那么便应当可在这里想想办法。”

  秦时竹脑筋一转,打破沉静:“自行车我看可以一试,时下此物全系舶来品,正是新鲜玩意,如能在国内抢先实现自造,销路必定良好,而且自行车对军事亦有裨益。”

  “钢铁和技术规格我倒不愁,橡胶轮胎怎么生产?”

  “老何又发书呆子气了。”夏海燕插话道,“早期自行车貌似不用橡胶轮胎,轮子全部用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