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6章 血色辽阳(5)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156章血色辽阳(5)

  “……封建宗法关系是一种狭隘的、落后的社会观念,是社会文明开化的严重阻力,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法关系便是一无是处的产物,恰恰相反,宗法关系维持了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某种特殊条件下,宗法关系仍然能发挥其优越性的一面。看不到宗法关系对新时代的阻碍作用,那是愚昧;看不到宗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关系的调节,那是盲目。只有全面看待问题,才真正称得上辩证法的眼光……”

  ——摘自《秦时竹选集·第7卷》

  望着仍然一头雾水陈宦,李杜开始讲解起来。

  所谓新民营,其实便是秦时竹等人发家之初的老本钱,在与沈麒昌合办团练后,秦时竹等人获得了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支援,而新民营则是其中全部由新民子弟组成的队伍。不仅风俗、语言、文化一致,便是官兵之间,亦是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乡邻村民、姑表兄弟、堂叔伯侄汇聚在同一旗帜之下,朴实农民出身的官兵不一定说得出大道理,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谁要是在战场上当了孬种,不要说自己。便是全家乃至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家全部得抬不起头来,乡里乡亲的,谁不认识谁啊?所以,新民营每次都是拼杀在前、撤退在后的精锐武力,一句“大帅乡里子弟兵”就足以概括一切特点。

  所谓辽阳营,则是秦时竹等人势力壮大后培养的新班底。有了辽阳工业基础后,秦时竹等人以安置为号召,募集了大批无家可归地流浪儿。这批少年的年龄普遍在12~15岁之间,大部分后来进了辽阳实业当工人,其中一部分身强体健者专门挑选出来编列一营,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从文化到军事、从思想到物质接受了穿越组的提点,吃喝拉撒的所有经费全部由穿越组承担。李杜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到辽阳营花名册的那一刻,800来号人马。只有四个姓——秦、陆、周、夏(葛洪义和何峰的同姓子弟则活跃在腾龙社和辽阳实业技师团中),再按照“兴、平、远、宁、光、永、天……”地辈分加以区分,用“恩若父子、情比兄弟”八个字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

  新民营和辽阳营原本一直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隐伏在秦时竹所在巡防营的内部,只有到了奉天举事之后,部队整编时才单独拉出来编组。按照原本11师和2师分家的设想。两家是一人一半的,结果11师海运入关、堵截靳云鹏部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把两营全部带在了身边。所以时到今日,才有“归还建制和划入辽阳军指挥”一说。

  听了李杜的讲解,不仅原本对此内幕稍知一二的蒋方震瞪大了眼睛,根本就未曾听说的陈宦则愣在当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