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牵牛入圈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也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用于警戒和防御。贯穿在日军骨子里地只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自然,对于防御和防备可能的风险,他们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神尾是个谨慎的人不假。但如此谨慎的指挥官都已被前线部队进展之顺利冲昏头脑,更何况他手下那些异常狂热而又自大的军国主义分子呢?

  当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此刻日军并没有多大地危险。支那军的“主力”在溃逃,他们遗留在各个高地上的重装备和辎重就是最好的证明,日军以自己地常理来推断敌人,认为这是中国人仓皇撤退的最好证明。因为日军是断然不肯放弃任何重要装备的,即便放弃。也肯定会选择彻底破坏和炸毁了事,可检查国防军留下的装备,很多仅仅是取下了撞针或炮闩,换句话说,只要送到工厂,用不着花费多少力气就能重新恢复使用,这难道还不是中国人因为撤退时间仓促而来不及销毁的最好证明么?

  从地图上看去,从攻克明山之后到前往山东腹心前。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可以阻挡日军。退一万步说。即便中国人真的有意要诱使皇军进入圈套,缺乏地势的帮助他们地这个目标也同样不可能实现。以皇军的战斗力,即便有小股部队被包围,也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到援兵的到来。在这帮眼高于顶的参谋人员眼里,明山脚下两个大队的覆灭前事早已被自然而然地过滤了。

  因此,哪怕再富有想像力的日军高级军官,也想象不出前面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题目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只看到了那令人垂涎地果实和回国后金灿灿地荣耀,却没有看见可能潜伏的巨大危险,而这种危险,发展到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危险,而是致命地打击。

  是的,放眼四周,确实不存在什么特殊地形可以支持国防军打一场经典的伏击战,但山东前敌指挥部的决心不在于此。夏海强想要的不是战术层面的胜利(譬如平型关伏击战),他要的是战略层面的震撼,险要的地形、恰当的态势对于战术伏击战或许是必备的要素,但对于战略歼灭战或战役歼灭战却未必需要。何况,敌我双方多达10来万的部队要展开,哪里来那么充分而又庞大的伏击场地呢?对于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而言,要善于利用地形,但更不能被地形所左右。夏海强或许算不上优秀的指挥官,但他的参谋班子已足够优秀。他们制定了庞大的秋风计划,仔细地商定了歼灭敌军重兵集团的策略,推敲了每一个导致战役进程的细节,并且做好了应对多方面突发情况的准备。剩下的只是指挥官个人的豪气和胆略,因为,行与不行需要他拍板。夏海强却恰恰是一个天生胆大的人,虽然穿越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试验员,但依然拥有无可比拟地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