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96章 青岛问题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96章青岛问题

  在这样的风云变幻中,日本内部最后战胜了反对对德宣战的少数派,于8月17日发表对德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和中国水域中的一切德*舰和武装船只完全解除武装,并在9月15日前将胶州湾租借地移交日本,由日本在战后“移交”给中国。

  这显然是不折不扣的讹诈,中德有关交还胶州湾租借地的方案刚刚出笼,日本就来这么一手,不但中国国内舆论大为反弹,就是英国方面也很不满意。中国国内舆论自《辛丑条约》以后,一直有亲英、亲美和亲日三个倾向,特别是在南方各省,民众对德国的认同度并不高。辛亥革命的胜利和秦时竹的上台逐步改变了这一切,德国是第一个打破对华外交封锁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德国是第二个退还庚子赔款并用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国家,德国是对华技术输出最多、贷款最多且附加条件最少的国家,这一切都让德国的形象在普通国民中大为好转。至于军队就更是如此,德国教官严谨、守纪、战术素养较高,一直是中国官兵仰慕的对象,在国防军中俨然有向德国学习的风气,即便是海军,由于德国派出教官并派遣大量工程师参与建造新舰艇,原本海军中存在的亲英势头逐步被扭转,海军也开始崇德。

  中德第二次联合声明的发表对于这种气氛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中国民间,主张对德亲善的评论骤然成为舆论主流,不但没有人主张对德宣战以期收回胶州湾,反而强烈要求政府以中德关系改善为契机,相机调整与其它各国的关系。虽然报界舆论一致公认要“遵循国际义务,维护条约神圣”。但谁都清楚清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发展的危害。德国地让步虽然是时局不利情况下迫不得已的行为,也并没有完全让中国恢复平等地位,但毕竟是向着好的方向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这让一切有识之士欢欣鼓舞。因为,哪怕当时最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也没有幻想一夜间废除全部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平起平坐,中德联合声明所达成的成果已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在这种前提下,德国所做出的任何让步,都让国人认为是真正友好地体现。

  随着日本对德最后通牒的发表。原本英国在华的民间印象又大打折扣。自民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英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大国,也是和中国矛盾与障碍最多的国家。中英联合声明本来能够缓解这一状况,但日本让人始料不及的行动又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民众认为,都是英国搞的鬼,要是没有什么劳什子的英日同盟,没有英国政府那封要求日本出兵地照会,事态不会像现在这么恶化。日本固然是虎视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