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5章 联合声明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应付战争,这对德国是有利的。俄国就更惨了,虽然本身资源丰富。但限于工业和采矿实力的孱弱,短时间内无法生产,甚至于因为适龄人口大量动员后参军,连粮食和军火都开始出现短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绍仪抛出了提高进口关税的建议,只要英国答应将进口关税提升至%,中国方面可以考虑降低一些出口关税。但骄傲地英国人并不肯轻易服输,他们只同意将关税提升至%。并且出口关税不得高于10%,双方的立场和要价相去甚远,自然是谈不拢。

  在进行几轮会谈都没能取得显著进步后,唐绍仪只能向秦时竹做汇报。秦时竹微微一笑后说道:“既如此,那让秉三试试看吧,我们还有一张好牌没有打呢!”

  在另一个外交战场上,德国特使依旧侃侃而谈,虽然双方都急于达成协议。但在利益面前却不愿意做第一个退让者:“我方原则上不反对将胶州湾租借地转让中国。但需要贵国付出我国用于青岛市政建设的投资款项并承诺将来再将一处环境适宜的港口租借给我国……”

  “有关资金的事情可以商量,但特使先生。有关另租一处地要求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否则,我们的国民就要问,我国收回一处租借地然后将来再租借一处新地方,这样的意义究竟何在?”

  “这个……总统阁下,我们对于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之所以要提出租借无非是想获得一个较为可靠地支撑点,您也知道,德国在华有大量的投资和借款,我们将这种租借看作是彼此交往最好的窗口。”

  “恕我坦率地告诉您,中国人民通常将这种租借视为屈辱,我很难让他们相信这是彼此友好的象征。”

  特使耸耸肩,双手一摊,“这我就无能为力了。总统阁下,如果放弃我们在远东的重要立足点,我相信德皇陛下会暴跳如雷的……”

  事实从心里来说,秦时竹并不认为这个条件有什么不妥,反正一旦德国战败,现在即便答应得天花乱坠到时候都可以翻脸不认,任何条件现在承诺都是无可无不可。只是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对于民众的士气、人心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中央政府好不容易挣来地印象分将会因为对德软弱而大大缩水,民众是盲信而且热烈的,不宜给他们泼冷水。而且国内特别是南方舆论由于久在英美媒体的舆论导向之中,都显得更为亲近英美一些,他们已在呼吁政府对德宣战,收回青岛。如果在青岛问题上没有一个体面的收场,难保南方继续将舆论火力对准中央。

  1914年8月,民国外交阵线主要是两个阵地,其一是中英关系,其二是中德关系;这两个阵地的情况是互相推进、共同前进的。

  中英两国政府有关即将建立正式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