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7章 货币体系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各地银两成色标准不一。甲地通用之银不能通用于乙地,乙地通用之银亦不能通用于丙地,故需一通用标准予以衡量重量,一般谓之平码,据中国银行去年调查,各地通用之平法,即有一百七十余种,但如云南的滇平、关平。广西的关平与梧州的九九二平以及甘肃、新疆等省地平码均未列入,大体可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四种:

  一、库平。此是清廷征收各项租税时所使用之官平,为全国纳税的标准,但其大小,并不一致,中央库平与各地方库平,有大小之差,甲省之库平与乙省之库平。又复有长短之别。甚至一省之中更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的差别。大抵广东库平为最大,宁波库平为最小。马关条约规定我国库平为格利姆(克)。

  二、关平。关平之设起于中外通商,而有正式条约规定:“税课银两由英交官设银号,或纹银或洋钱,按照道光二十三年在广东所定多样成色交纳。”同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九条又订明:‘向例英商定纳税饷,每百两另交银一两二钱,作为倾镕之费,嗣后裁撤,英商无庸另交倾镕银两……’这是关平之初步规定,其标准重量,较中央库平尤大,每两约重37.68格利姆。

  三、漕平。此是漕粮改征银两、折色以后所设,民间逐渐通用,成为一般通行的平码。惟其标准重量亦因地而异,即同一地方亦少确定标准,如上海漕平据各方会告,重量即不一致,综合各家之说,最大约合格利姆,最小为格利姆,通行九八规元平码。

  四、市平。此是各地市场通用的平,名目繁多,虽老于银钱业之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熟知。如汉口一地即各业各帮不同,名目多至十余种……此等市平中最适用者当抵公码平、公估平、钱平及广东之司码平,上海九八规平与汉口洋例平最为通行……”

  接下来的一长串文字是介绍所谓的公码平、公估平、九八规平等平码的来历和内容,虽有资料辅佐,仍看得秦时竹头疼不已。自义军时代开始,7人地钱款基本都由夏海燕掌握,对于银子只有一个大体印象,单位基本要以万来计算,哪里顾得上细小的平码差别?在这个时候,秦时竹深深领会了历史上*对于经济部门有关情况汇报和计划拟定的痛苦――满纸都是专业的经济术语和数字表格,对于文科出身的领导而言如读天书,此种报告审批,说白了其实就是让领导画个圈而已,权力有和没有一个样。这种专家治国的论调是毛所不喜欢也是不甘心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才是他所欣赏和理解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未必没有从专家手中夺取治国权利的意思……站在这个立场思考问题,秦时竹不由得感到同情,也感到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