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3章 棘手变局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生怕北疆的力量过于强悍,唯恐动摇袁世凯政府的权威;再次是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朱尔典比大多数中国人更加确信宋案是袁世凯所为,这种事情是民主国家匪夷所思的。倘若英国公众甚至议员们得知,都会强烈抗议英国对这样一个政权的支持,换而言之,英国既有*裸地殖民掠夺利益追求(商人精神),又有伪善的民主文明教化追求(传教士精神),更奇特的是,他们居然还认为这两者是不矛盾的。袁世凯的所作所为,虽然符合前一个目标。但明显不符合后一个目标,因此他迫切希望这个过程结束的越早越好,如果拖延时日,必然引起知情的英国民众不满。

  最后,也是让朱尔典感到最气愤的是,国防军地进军,打乱了他的制度性安排,实际上将英国从“太上皇”和“仲裁者”的宝座上推落下来。试想,唐山防线是在英国人的斡旋下建立起来的,某种意义上英国人其实为袁世凯提供了保证,这种保证曾经是大英帝国屡试不爽的要挟条件,任何要动摇这个条件的人都要考虑考虑背后站着的大英帝国。但秦时竹不信邪,轻轻一发力,徒有其表地唐山防线便土崩瓦解了,这让朱尔典如何不气急败坏?

  为了协调各国在华政策和利益。列强曾出台“各国一致”的政策,因此,如何在北疆起兵反袁这件事上做出反应,需要征求各方的意见,但朱尔典显然失算了,各国虽然在面子上保持着对大英帝国的尊敬,但在骨子里何尝不是一种看笑话的情绪呢。对朱尔典地询问,德国方面的答复是这是中国内政。德国不便干涉,愿意恪守中立;美国代表只是含含糊糊地表态反对一切战争,认为中国秩序需要稳定,需要维持门户开放;日本和俄国原本就是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在东北也有各自的利益,此时巴不得北疆和袁世凯打得越凶越好,以便让他们混水摸鱼,但英国地面子还是要给的。因此两国公使假惺惺的表示。“事起突然,还需要报告本国政府后才能做出适当反应”;唯一一贯在对华政策上支持英国的法国比较积极。愿意一起和英国发表声明,但法国人很明确地告诉他,“鉴于欧洲局势紧张,法国只能派出象征性的威慑力量而不能真正调集干涉部队”,这一招彻底击中了朱尔典的软肋,让他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坐下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的设想变成了泡影,他问过自己地武官,如果用英国部队来对付,需要多少部队,武官先是目瞪口呆地望着他,随即面无表情地告诉他,至少需要五万英国陆军,而这个数字已相当于英国七分之一的陆军部队了,议会根本不会同意在欧洲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派遣如此数量的部队到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