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6章 安定山西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116章安定山西

  粮食产量的增加,带来了一个深远的影响就是粮价下跌,连带着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下跌。以吉林为例,以革命刚刚爆发的时候价格为最高,约为正常年份(以整个宣统3年为100%)的128%,但自从东北全部光复尤其是限价法令出台后,粮价直线下跌,特别是小麦收获后,价格跌到了正常价格的79%,入秋以来,价格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徘徊在83~86%这个区间里。粮价下跌有利于工业人口的增加,也降低了社会发生动乱的可能性。北疆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庞大的筑路工人队伍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没有低价、充足的粮食供应,这种作为是不可想象的。

  粮价下跌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溢出效应。山西是人口大省,在北疆体系里仅仅次于辽宁。但山西地少人多,工业不发达,很多人只能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而且山西土地也不很肥沃,故而粮食生产成本过去一直要高于东北各省,当然也不是高出很多,刚刚可以抵消东北粮食外运的差价。今年东北三省的粮价大幅度下跌,使得地区差价显著起来,山西本地的粮价虽也有一定的回落,但不明显,而厘金关卡的废除,使得东北的粮食蜂拥而至,在东北的低价粮面前,山西本地粮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

  夏海燕所描绘的,正是在夏秋时节爆发的粮食购销大战。本来山西富商见东北低价粮食涌入,以为有利可图,纷纷吃进,甚至疯狂到说“来多少吃多少”的地步,拼命向钱庄贷款支付款项,试图保持山西的高价局面。但好景不长,各大农场知道山西高价收购后。纷纷用火车装运,有时一天就到货400个车皮(每个车皮45吨),价格直线下跌,那些投机商吃不住了,纷纷往外抛手里的粮食,这一抛带动了各大粮商手里的粮食跌价,造成了恐慌心理。有一段时期山西的粮价,甚至和辽宁是持平地。等于火车运费都免去了。这种情况下,很多投机商、粮商破产,连带着钱庄也倒闭了不少……

  “你们两人在说什么悄悄话呢?”一阵爽朗的笑声传了进来。原来是沈麒昌和禹子谟来了。

  秦时竹赶紧让座,夏海燕乖巧地说:“我和复生在说今年山西粮食大战的事情……听说沈老的老朋友,渠本翘也参加了投机?”

  “唉,别提啦。他不信邪,也参加了投机,要不是我及时阻止。估计得亏成一塌糊涂,就这样他还亏了80万,不得不把大同煤矿的股份卖掉了一点才度过难关……”

  “这股票想必都落到您的手里了吧?”秦时竹笑道,“我的岳父大人可真是做生意好把式……”

  “复生,我老啦。形势也判断不准了,这还是蓉儿建议我的。”沈麒昌虽然这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