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8章】 国造肥皂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度越低,则黄色通常会接近黄褐色。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去污效果已经大体一致,远比土法熬制的番碱要好得多。

  香皂、药皂的制法同样如此,椰子油价格高,但纯度也好,因此操作反而不难。滚热的肥皂在流淌过程中需要填入各色香料(石炭酸)与颜料,然后再制作成型。一般而言,香皂的形状总是要比肥皂精致些,体积也要来得小。

  肥皂试制成功之后,何峰将产品分发给沈府上下和亲属使用,都是一片啧啧赞叹声,沈蓉、郭静得到香皂后更是爱不释手,当天就亲身体验了一把,果然不同反响。套用活宝的话说:“没看出来何嫂用了香皂之后格外白了一圈。”

  但是,仅仅几天之后何峰就发现了别样的烦恼。经过他的盘算,所有进口的原料再加上煤炭加起来的售价平摊下去,正好等于直接从洋商手中购买肥皂的价格。换句话说,自己生产的肥皂不但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反而还要赔上人工费、场地、设备等,是不折不扣的赔本生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何峰苦苦思索:原料没有浪费,制成品加上清理出来的废渣几乎等于原料;操作没有失误,熬制肥皂是最简便易学的工艺流程,几乎不存在废品这一说。思来想去,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出在烧碱方面,因为原料的成本构成中,烧碱占了7成以上,而鲸油不到3成,况且鲸油的价格比起牛油来还要低上一截,不存在买贵的可能。

  这一种成本构成法与后世自然是迥异的,后世的比例连三七开都够不上,因为再过若干年鲸鱼便是被保护的对象,不要说鲸油,便练鲸须都不易的,相反,烧碱因为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扩散,价格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可要做烧碱谈何容易,何峰虽然可以用瓶瓶罐罐折腾出烧碱,但那是实验室数量级的,根本无法投入工业化生产,而向德国技师打听的结果是,烧碱的制造一是苛化法二是电解法,无论哪一种都是各大国际化工巨头秘而不宣的专利,而且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建立大规模的厂区,需要引进设备,别人卖不卖先不说,技术人才却是一个也没有,何峰纵然是三头六臂也是望洋兴叹,真要国造谈何容易?再者,为了降低肥皂的成本便建设烧碱工厂,本来也不是投资的发展之道。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何峰,作为“复兴工程”的副总工程师,他在前后两个历史时空都感受到了研发的压力。看到被折磨得日益消瘦的何峰,沈麒昌于心不忍,有一天随口问道:“贤侄,那口外的番碱真的不能用?”

  “番碱,番碱……”何峰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在飞速地思考。

  沈麒昌以为他不明白“番碱”是何物,便说道:“我听人说,番皂便是用番碱制作而成,方法同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