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87章 拉人入党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祟智为陆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参议院还同时决议,表彰夏海强率15师进军甘肃镇压以赵惟熙、马安良等人为首地复辟派行为,追认夏海强的甘肃都督、黄钺的甘肃民政长和马福祥的宁夏镇守使任命,要求他们精诚合作,将甘肃治理好。

  解决这项纠纷后,袁世凯如释重负。九月十三日。在参议院通过设立全国铁路总公司决定的当天,黄兴到了北京。

  黄兴是个憨直的汉子,本对袁世凯产生怀疑,尤其是张振武被杀案,使他不想北上进京与袁世凯会谈,后经孙中山说服,消除了对袁世凯的疑虑,听了孙中山这些天来和袁世凯的会谈“成果”。他也觉得可信。逢人便说:“定当调和南北。使我同胞无稍隔阂,和衷共济。以巩固民国基础。”

  孙、黄两人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袁世凯百般地曲意相从,三人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袁世凯地“谦恭”不过是为了骗取这两人的好感,要革命党作出更大的让步。因此,谈话中总是说些“谆谆以国家与人民为念,以一日在职之苦”,“党派竞争之苦”之类的委屈话,并假惺惺地表示:“等国会召集,选出新总统后,鄙人亦可一息仔肩,退为国民,与诸君子共谋社会上之事业。”袁世凯百般曲意相从,演技非凡,很快就骗得了孙中山、黄兴两人的信任,做出了“十年内,大总统非公莫属”的保证,公开向报界传达,并在不同场合予以重申。

  秦时竹在沈阳看见报纸,长叹一声,孙、黄二人,终究过于老实,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让老袁给骗了。以秦时竹之能力,对政治的洞察力自然不低。对于历史人物,由于知识结构的缘故,早有了定见,惟独对于非著名人物,有时会出现偏差。比如对待金实保,险些犯了以貌取人地错误。他进而想到,在这些不起眼的非历史人物身上,可能蕴藏着不小的力量。仍以金实保为例,从沈麒昌的口中得知,别看这人如此卑躬屈膝,却是营口盐商的领袖,辽宁盐商举足轻重地人物。同前清各个高官关系甚好,和其中一些还结成了儿女亲家。秦时竹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多的信息,像这种不在交集之内,又有不小能力的人若是轻视他,肯定会吃暗亏。所以,得知消息后,沈麒昌也不含糊,既然要入股,又是旧时相识,两成的股份就两成,股份事小,盐政事大。

  秦时竹心情沉甸甸地还有另一层考虑,是袁世凯又发电报请他“来京面谈”,这次甚至还多了孙中山和黄兴的名字,去是肯定要去的,但去了干什么?怎么做?能捞到多少利益却是他要盘算清楚的。要获得利益,自然要明白对方在想什么。

  袁世凯的目的很明确,在发生内阁危机时邀请孙、黄北上,是想请他们解决陆内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