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3德国的航母发展_帝国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雷德尔选了赛德利茨号重巡洋舰,以及易北河号、格奈森诺号两艘邮轮,一起临时改装成航空母舰。

  可惜的是,在造船这个方向上,德国的工程师们可就没有坦克还有飞机等方面的那种天赋了。

  点错了科技树,或者说点歪了科技树的德国船舶设计师们,只能用最笨拙的方法来改装眼前的这几艘本来底子还算不错的船只。

  李乐穿越的时间还是晚了,另外一艘德国航母在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情况下,已经在40年6月之前,被拆解成了钢材,用到了别的方向上。

  要不然德国在41年可以投入作战的航母可能会更多,也可以让李乐的海军更加强大。

  但是现在……李乐的航母改装计划雄心勃勃,却总是因为各种技术上的原因,距离梦想有着不小的距离。

  雷德尔想起了这些就有些憋屈,他那壮烈的海军扩张计划,仅仅是航母上就困难重重。

  这个德国海军元帅叹息了一声,对李乐说道:“改装计划实际上并不乐观……我的元首。”

  他对海军航母计划实在有些悲观,说是不乐观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易北河号的改装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受到船体的限制,携带的飞机非常有限。”

  这就和易北河号本身有关系了,这艘邮轮只有不到2万吨,改装之后也就只有这个体量。

  在这个体量下,能够携带的飞机就非常的有限了。实际上在图纸论证阶段,这艘轻型航母最多也就只有30架飞机的装载数量。

  说到这里,也就不能不提一提为什么二战之中英国航母比起同时期的美国和日本航母,飞机携带量少很多的原因了。

  简单一些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因为防护要求不同,第二个原因就是大西洋的特殊海况。

  同时期英国航母采用装甲甲板,比日本海军使用的木质甲板要更抗打击。但是这种设计占用重量和空间,所以飞机携带量也就少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大西洋本身风高浪急,船首上浪严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船型都适航大西洋航线的。

  也正因为如此,英国航母,以及正在建造的德国齐柏林航母,都采用了相对封闭的设计,对适航和重心都有严格要求,也就浪费了不少携带飞机的空间。

  相反的例子就是日本海军,在相对平静的太平洋海域作战的日本海军,舰艇设计的重心都相对偏高,武器携带的也更多。

  以至于后来因为过分强调武器携带,闹出了翻船事件。这种船只都无法在大西洋上作战,或者说即便能够作战,也只能发挥出一半甚至一少半的战斗力。

  为了要适应大西洋的海况,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排水量是2万7000吨,只能携带72架飞机(通常更少)。

  而德国现在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