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7庞大的工业遗产_帝国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这个要求,按照之前的标准来说,已经非常巨大了!要知道纵观二战5年,德国生产最多的3号突击炮,也只有1万多的产量。

  说白了一年也就2000辆而已,李乐一下子要求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达到3号突击炮5倍的产量,已经不能用增产来形容了。

  当然了,克虏伯是见识过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生产工艺的,那完全就是在“凑合”而已。

  所以1000辆的产能,除了底盘和火炮产量要一点功夫之外,剩下的零件钢板,找几个小工就能搞定了。

  这才开始生产一个月,并且还没有扩大生产线,产量就已经达到每月200辆了,更何况克虏伯还奉命建设了一个更大的生产线。

  也正因为如此,当李乐提出了每个月1000辆的生产标准的时候,克虏伯才没有大吃一惊――因为他自己也计算过,如果加班加点,两个月后把产能扩大到每个月700辆甚至800辆都不是不可能。

  在工业体系全面动员之前,德国军工生产一直都有这样的毛病,上级要求生产100辆,能交工80辆也就算不错了。

  有了挪威铁矿石的足额供应,这个时候还没有盟军那铺天盖地的轰炸,提高产量是很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追猎者除了火炮还有底盘以及瞄准镜之外,真的没有半点技术含量。

  因为宽松的设计要求,甚至某块不重要的钢板焊接歪了一些也不影响使用……

  当然了,对于建造火炮来说,克虏伯这边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他的工程师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储备75毫米口径火炮的相关技术了。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上预计使用的75毫米反坦克炮,因为火炮后坐空间储备较大,两个月后就能安装实验。

  至于瞄准器,光学配件一直是德国强项……所以说,整个追猎者,对于克虏伯公司来说,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想起了克虏伯公司的火炮生产,李乐现在还郁闷着呢,因为他替代的那个真正的元首,也就是希特勒本人,在1936年视察了克虏伯工厂。

  早在那个时候,现在已经死了的希特勒本人,就亲自下令建造一门可以摧毁马其诺防线的巨型火炮。

  于是,在李乐看起来,劳民伤财的世界最大火炮古斯塔夫巨炮,4年前就已经开始设计建造了。

  所以,即便是现在命令取消这门大炮的建造,也已经来不及了――钢材使用已经差不多少了,叫停已经几乎没有意义了。

  因此,李乐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自己这个假元首替代的那个真正的希特勒,下令建造的这门除了世界记录之外,只在塞瓦斯托波尔惊艳了几秒钟的超级武器……

  他也曾经尝试着让克虏伯停止建造这个巨大的,重达1488吨的庞然大物。

  可是克虏伯给他的回答很简单: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