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2章 高回报_史上最强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捐钱,但会以钱财购买粮食,然后让人运送到辽州来。

  总之,所有物资都换算成粮食,以便于辽州使用。

  五十万石粮食,这不是小数目。

  至少在辽州来说,即便是几十万人,也能支撑两三个月。

  而且官府方面还有粮食的。

  王奇看完了书信,涉及到的匠人,也是上千人,这是集合整个在辽州经商的商人力量,能够凑集到的物资,这是极好的帮助。

  王奇看完后合上书册,赞许道:“商掌柜,辽州商会的商人,都是全力支持朝廷,都是全力支持辽州。这一事情,朕代表朝廷,向他们表示感谢。”

  商卿丘道:“陛下折煞我等了,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也是仰赖陛下。若非是陛下的恩德,齐国稳定,我们也没有今天。”

  王奇道:“不管如何,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商卿丘道:“尺寸之功罢了,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陛下折煞我们。”

  王奇摇了摇头。

  商人愿意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所以这些人愿意给予帮助,王奇自然投桃报李。

  这是王奇习惯性做的事情。

  至少,不让支持他的人后悔。

  王奇略作思考,便道:“你们捐钱捐物,立下了大功。甚至在捐钱捐粮之前,你们都给了帮主。鉴于你们的帮忙,此番柳城县筑城,朕会通知辽州牧诸葛青山,让他在城内中心立碑,专门写上,你们捐献的钱粮。”

  顿了顿,王奇又道:“同时,让人撰写文章,雕刻在上面,传承后世。让后世子孙,都铭记你们的功勋,知道你们为柳城县的修建,立下了大功勋。”

  商卿丘一下就激动了起来,这一激动,甚至于,都已经是压过了之前他要做官的激动。

  这是和做官不一样的。

  这是真正青史留名。

  虽说不是在朝廷青史留名,但在辽州的地方志上,这就是青史留名的。

  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想要在朝廷的史书中,留下名字和笔墨,那是极为困难的。

  所以,能在地方上,在地方志上留下一笔,已经是足以让人为之激动。

  商卿丘再度又跪下,道:“陛下隆恩,草民等,感激不尽。”

  王奇道:“这是你们应得的。”

  商卿丘道:“陛下,草民这就告退,回去把消息,告诉其余人。”

  “去吧。”

  商卿丘摆了摆手。

  在商卿丘转身离去后,王奇当即安排了人去通知诸葛青山来一趟,等诸葛青山抵达,王奇直接把商卿丘给予的书册低了过去,道:“这一本书册,是以商卿丘为首的商人,捐献的粮食和匠人。他们已经按照我的安排,成立辽州商会,专门负责协助辽州发展,以及稳定市场等各项事情。这一项项的事情,你自己和他沟通。”

  诸葛青山简单翻阅一番,看到了折合五十万石粮食,一下激动了起来。

  这可真是了不得了。

  五十万石粮食。

  不是小数目。

  诸葛青山的情绪,彻底恢复了过来后,他激动道:“陛下,这一批粮食陆续送来,加上朝廷的粮食,以及鲜卑自身存储的粮食。那么整个鲜卑的运转,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臣,有十足的自信。”

  王奇道:“记住了,不是鲜卑,而是齐国。”

  诸葛青山道:“臣谨记。”

  王奇继续道:“另外,要告诉你的事情,那就是我如今虽说留在辽州,但我眼下最多,再逗留半个月左右,然后就会启程离开。所以,你要抓紧时间。”

  原本王奇的打算,是多逗留一段时间,多给诸葛青山坐镇撑腰。

  如今,却是不需要。

  毕竟有了辽州商会的协助,加上诸葛青山自己手段老辣,足以运转一切,也足以稳定局势,使得整个局势彻底良性运转起来。

  诸葛青山道:“陛下能留在辽州这么长时间,已然是帮助太大太大了。臣,谢陛下隆恩,臣一定会不断把辽州事务,都带上正轨的。”

  王奇道:“忙你的去吧。”

  “是!”

  诸葛青山行礼后就离去。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