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一章 甲醇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而常选煤头。从苏城了解的背景来看,耗费大量资金研究出来的煤头甲醇技术下最终还是触了煤头。自煤炭涨价超过每吨250元以后。1吨煤头甲醇的成本就比1吨气头甲醇高了50元。偏偏煤头甲醇设备成本是气头甲醇设备的4倍,三废污染更是迥异,结果就是又一次中国特色化的失败……

  当然,在煤炭价格150元的时代,苏城选择气头甲醇是不受欢迎的。

  省政府的第一次正式谈判中,对方的专家宋兴宇就用劝说的语气道:“苏董。我们欣赏大华实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华石化也应该适当的考虑中国国情。咱们山*西是煤炭大省,在山*西境内生产甲醇,还是以煤头甲醇最节省。当然,煤头乙醇的设备成本是高一点的……”

  副省长万山就看苏城。他是主管工业的常务副省长,不仅希望大华石化纳税,而且希望大华石化尽可能的消化煤炭。对1989年的煤炭市场来说,产能过剩是现实的难题。

  他笑了笑,道:“苏董要是有难为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参详,对于大华实业这家企业,组织上的意见是尽力扶持的。”

  苏城知道他们的想法,也知道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最终的失败。作为煤炭大国的中国,自始至终希望开发煤炭化学。几乎任何化工产品,都希望用煤炭来生产,以期降低成本。

  最终结果,当中国经济上升之后,光是电力一项,就将中国的煤价稍高了两三倍。以前为了使用廉价煤炭,不惜牺牲环境而开发的煤炭设备,反而因为经济性太差,纷纷下马。

  从后世的观点来看,中国的煤炭开发其实是过度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疯狂的使用煤炭,对中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更何况,苏城建立石化基地本身,就是为了消耗阿联酋天然气。

  因此,对于两人的问题,苏城唯有无奈的摊开手,道:“实话实说,我负担不起。我不是准备建一个石化基地就走的人。大家也许知道,我与阿联酋政府签订了液化天然气的包销合同,因此要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煤头设备价格昂贵,后期处理同样不少,相反,对于材料成本,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大华实业如果资金紧张的话,省内的石化建设,我们可以帮助贷款,多的不敢说,几千万元人民币还是没问题。”常务副省长这样大包大揽,也是看在苏城进口的甲醇设备的价格上。2000多万美元的设备,一次就是两三套,对于这种投资,他们自然是极力欢迎的。

  “多谢万省长,银行贷款肯定是需要的,这方面,我们做好了计划就进行。”苏城需要尽可能多的贷款,但在设备购买方面,借贷美元是不可能的,总量也就有限。

  专家宋兴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