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章 洛神不如喵大人_食妖记:上仙,请慢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宓留,是洛水边的一座小镇。暮春时节,春水含笑,远山有情,正是一派桃红柳绿。

  传说洛水女神宓妃正是因为贪看此地美景才会被河伯抢去,永远留在了洛水,此镇因之得名。

  每年上巳后三朝开始,整整七天,附近十里八乡的戏班子都会赶到这里演戏筹神,乡民们也都会来此地赶集。

  按照老话儿,宓妃是在上巳后三朝那一天被河伯看中,河伯化身白龙将她劫持,二人结成婚姻。

  宓留镇处于周齐两国之间,台上演戏的,台下看戏的,台边卖货的,有周人,也有齐人。

  尽管兵荒马乱,城头隔三差五就换了大王旗,可是乡野百姓并不管是周天子圣明还是齐皇帝有道。他们只知道宓妃美丽有法力,供养好了宓妃,河伯才会欢喜,河伯欢喜了,黄河、洛水哪至此地的大小河川便都会太平无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谁当皇帝,哪怕战乱频仍,只要生活稍微安定,老百姓就仍旧只是记得河洛二神的好处。

  筹神戏从前汉就开始流传,至南北朝优伶们为了争夺生意花样翻新。大多数戏班子都现,没有什么布景能比明镜的洛水,秀丽的宓山更加动人,所以他们纷纷把戏台搭到了河岸边,有的甚至直接就架在水上。

  因为这些水上戏台没有挂匾,所以也就讲不清是哪个王朝的“逆产”。搭戏台用的材料又是不值钱的竹子,所以历经三国两晋直到南北朝,水戏台不但没有被毁弃,反而越建越多。

  “宓留水戏”也成了周齐两国交界之处著名的民俗。

  最大的一座水戏台,文人雅称“思宓台”,乡民俗称“娘娘梳妆台”。经过十几代人描摹装饰,画满了各种彩绘,每年只有生意最好的戏班子才能占着那台,在洛神娘娘被劫的正日子演出。

  今年是关五郎的戏班子拔得了头筹。

  关家戏班突出重围,全凭倡优色艺双绝,戏码推陈出新。

  演出的那天,风和日丽,水波如镜。

  “思宓台”下人头攒动,前头有座的位置被哄抬高价,坐在那里看一出戏,足足要花两袋白面。可是看客们还是乐此不疲,这在战乱年月真是一道奇景。

  出不起高价的大多数人,只能以低廉的费用站在远处看戏,更贫寒的,若是舍不得这热闹的,便只好在山上远眺了。

  众人翘期待许久,时辰一到,瞩目的焦点才终于上了场。

  先出场的是宓妃。

  演员名唤许灵儿,是位二八佳人。头戴花冠,手执拂尘,褒衣博带,裙裳翩翩,翩若惊鸿,真与曹子建笔下的洛神一般无二。灵儿唱得婉转多情,台底下虽然也有响应,观众们却还忍不住台后张望,似乎在等待更大的惊喜。

  终于锣鼓声响,台后一声吟唱,清越美妙,宛若天神,台下人闻声如同打了鸡血,欢呼叫好,掌声雷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