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八章:“531”战略_重返198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尔盖茨的中国之行在第五天结束了,这次来中国让他收获满满,就是在微软的开发上都有了更多的思考。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李冬的潜移默化,他没少和盖茨交流关于微软未来的样子,比尔盖茨听完之后直呼神了。

  李冬的想法和他想象不说大差不差,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只是现在的硬件还无力支持他们软件的最大的效果。

  带着这些想法,比尔盖茨踏上了回阿美的航班,他已经和李冬保证了,下次来的时候他会带着微软成熟的作品来中国。

  而这个时间就是李冬浦东的工厂建设完毕的时候。

  不得不说,李冬夸下的海口已经完成一半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线的问题。

  其实国家早就在集成电路上进行了布局,1956年周总理就已经关注半导体等产业的研究应用了。

  作为攻坚主力军、复但大学老校长、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和微电子科技领域三巨头之一的黄昆两人合著了《半导体物理学》这一经典教材。

  可以说是为后来的中国创造了一个梦幻的开局。

  时间来到1982年,因为丢失的十年,很多科研项目几乎陷入了停滞,长老们制定了中国芯片的第一个发展战略——“531”战略。

  作为三巨头的另外之一,王守武老先生重又回到科研一线,用一年的时间为中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做出贡献。

  然而今年将会开始实行的908工程却会给大家带来一次重击。

  因为531战略期间说白就是拿国外的技术来消化,只是在为大工业生产奠定基础,90年代开始大家比拼的就是科研实力。

  科研实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投资金额,李冬没有时间和某些人扯皮,所以他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他要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跳过某些阻碍,直接向着1微米的大关冲刺。

  所以,李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阿美朗讯公司,为此他特地拍了凛冬资本在美国经理亲自拜访商谈项目。

  他要买下朗讯一条09微米生产线!

  因为是国内公司购买的原因,凛冬资本并没有遭到太多的阻拦,以27亿美元的价格确定拿下了这条生产线。

  这几乎是原历史里价格的三分之一不到。

  在中国的李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这件事上报给了陆海,长老也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复。

  “冬正集团是爱国企业,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先驱,工程接下来将会与冬正集团全面对接。”

  就这样冬正集团旗下就多了一个和国家科研项目直接对接的冬芯。

  有了圣旨的李冬做起事儿来那就可以放开手脚了,他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此刻还在德州电器公司工作的张汝金。

  “张先生,我这里有个大项目你想不想了解……”

  “嘟嘟嘟……”

  很尴尬,李冬和张汝金的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