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一章 客观评价_浴火重生西路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技术工人,比派去的军事人员还要多,因为军事斗争有海松坐镇、已经整合出十余万部队。抵御进攻问题不大,困难在于那里刚刚经历战乱企业学校离散,当地官员不少缺乏社会管理的责任感、敬业态度和有效方法,当地文化虽比西北发达,多是经史法音画等方面的技能,工程技术等建设人员并不多,而发展民生、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必须支持。”

  蒋先生闻言心里有些不满,放下手里的茶杯抱怨起来:“我也向你们提出抽调部分专家学者来西南工作却始终没有成行,为何给海松派去那么多?”

  “委座手里人才并不少。长江沿线学校研究所大都退往西南,各类人才都有,据我所知马尾航空工程处长王助曾经是波音飞机的首任总工程师,在马尾制造了我国第一架飞机,在杭州笕桥组建了第一家正规飞机制造厂。五六年间组装了4、50架各型飞机,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可搬去成都以后再无建树,只能检修飞机、用竹片加工副油箱,原因何在,工业基础薄弱,没有零配件、原材料、制配设备,所有内迁企业机构都存在这一问题。

  现成的专家学者都难以发挥出作用,再派多少人过去也是浪费,倒不如留在当地或派往能发挥出技术才华的地方去创业更有意义。我看成都飞机制造厂不如搬去梅州,海松从美国进口了一套飞机发动机生产设备,准备组建飞机制造厂生产霍克式战斗机和波音轰炸机。”

  “唉!真是不服不行啊,这小子做什么成什么,什么都敢做,我听说他把马尾造船厂也接收了,准备生产炮艇军舰,想法是好的,做法不妥呀!那里是海军的资产。”

  “海军的也是国家的,国家的资源理应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出作用。满清时期尚能生产炮舰40多条,而30年来不生产舰船、七八年来没有任何军工订单,船坞淤塞、荒草丛生、厂房破败、设备生锈、工人流失殆尽,这完全是管理的问题,是国家失察官员无能。

  当前国家艰难、百废待兴,国民政府既然有志于抗日救亡振兴民族,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打破原有的部门、地域的界限,让有能力的人去管理去发展,富强的最终是国家、造福的是军队和民众,何乐而不为呢?政府要是坚决不让使用是国家的损失,对陈海松毫无影响,马尾不行他就在汕头造,无非晚个半年一年的。”

  蒋先生也是相当犹豫,与其烂着不如用起来,国民党没人用就让*用呗,可他担心*事事走在前面显得国府无能,恩来说的有道理,陈海松是想干就要干成的,不如送个顺水人情换些实际好处。“这个是我顾虑太多,我很快会通知海军陈总司令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