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章 绥远的变化_浴火重生西路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w/w\w...引起延安高层好一番争论的陈海松在延安又呆了三天,没办法,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当庞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又细分为政权、党派、外交、法律、土地、民族、农业、工业、商业、税收、艺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地方文化、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扫盲教育、科技、专利、军队的性质、任务、体制、战略、战术、装备、后勤等等政策

  陈海松也只能绞尽脑汁把后世比较健全的社会管理制度一一罗列出来,简略地做个说明,由郭春莲、周小舟整理后交给中央办公厅,期间还分别被张闻天、李富春、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叫去谈话,直到12号才告别了各位领袖和郭春莲,飞往包头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冰雪覆盖的归绥城省公署里,晋绥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副司令兼工程兵司令孙玉清、绥远民主政府副主席郑义斋、政治部主任彭涛、归绥警备司令熊厚发、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乌兰夫、飞虎师师长张志航、骑兵师长刘桂五等人和陈海松见面,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

  绥远全省一年来接收苏联政治犯80多万、大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教育文化方面的学者、部队基层官兵,苏联方面派出一个内卫部联络组负责监督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除身体较弱的数万人以外50多万安排进工厂矿山负责技术指导、培养工人、12万知识分子安排到学校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万红军士兵按军兵种以技术指导身份加入空军战斗机师、轰炸机师、炮兵师、坦克师、高炮师、骑兵师、铁道兵师、工程兵师、水电工程师、石油工程师、地质勘查师组建空军陆战第一旅,正在选拔官兵、研制伞具

  华北有组织迁徙民众130多万、河南逃荒难民120多万,全省人口增加三百万,增劳动力过百万,50万分散安置在托克托、后套一带务农,每户分给土地五亩,20余万进入工程兵部队、50万人在各类工厂学习技术,孤寡妇孺都得到妥善安置

  截至目前,全省人口近500万扩大一倍还多,从事农牧业生产的300万从事各类工业建设、商业、教育、卫生事业的130万、在校学生40多万,作战部队20万

  政治方面大青山以北蒙古牧区、黄河以南蒙古地区沿用盟旗制度管理,不过政府委派了工作队帮助王爷旗主进行民主改革,逐步取缔牧民与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领主对牧民的剥削,百万贫苦牧民都有了自己的草场和牛羊群,生产热情很高

  大批领主将草场牛羊分发后举家离开牧区,把多年的积蓄存入建设银行吃利息做寓翁,加上草场的租金生活无忧,每日里喝茶听戏倒也安分

  沿河地区汉人聚居区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