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初到哈尔滨_浴火重生西路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如何去战斗?”

  “我们想的太简单了,对敌情认识不足,请司令员批评。”王凯诚恳地说。

  “你们都是战火中摔打出来的,不需要批评,我一说你们就会警惕的。你们要记住,咱们是中国特种兵,不是土匪山贼,我们承担的任务要求我们要顽强地战斗下去。土匪都知道建立密营、我们怎么能像野狗一样被鬼子赶得缺粮少弹到处『luàn』窜?所以以后每到一地都应建立一个隐秘的可靠的后勤物资基地来支撑我们的作战。”

  “明白了,表面是日本人的垦殖农场,实际是我们的补给基地。”张峰点着头说。

  “对!利用平林盛人给的合法身份和优厚条件开农场,咱们就在北满拥有了安全稳定的据点。我计划把地点选在五常县拉林附近,那里『jiāo』通便利、靠近哈尔滨,北面是平原、南边是高山,出击、防御都很便利。连接南满北满,可以把辽北、辽东、吉林的根据地串起来,也能由此进入大兴安岭、三江平原,这是鬼子送给我们居中策应的绝佳机会,我们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车厢里的沉闷气氛被这番话所驱散,大家开始热烈地畅想起未来的农场。湖北籍的赵明说“司令员,农场得给我留两亩地专『mén』种水稻,离开四川以后,就没吃几顿大米饭,到了东北不是高粱就是『yù』米,连白面都少见,实在让人不习惯。”

  “你想的美,东北这疙瘩冰天雪地的,麦子都长不活还想种水稻。还是等赶走了鬼子去张掖吃乌江大米吧!”他的好搭档王宇笑话他说。

  “王宇这回说错了,这东北虽说冬季寒冷,可土地『féi』沃、水质上佳,种出来的水稻比咱们湖北大米好很多。早在唐朝时,东北的少数民族就在吉林一代种植水稻,还上贡到长安呢!就是每年只能种一季,产量也不高。”

  “那为什么咱们走过的地方都只种高粱大豆老『yù』米呢?”“唐朝以后东北一直被游牧民族争来夺去,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满清入关以后东北封禁,严禁汉人进入发展农业生产,东北实际上成了鸟兽的天堂。同治、光绪年间为了抵御俄国的侵略开始移民实边。山东、河南苦于生计的贫苦人们才成群结伙闯关东,带来了中原的耕作技术,而中原是不种水稻的,会种水稻的也觉得天凉不敢种。”

  “既然是这样,咱们干吗要种水稻呢?”

  “其实这里的水土最适合种水稻,朝鲜族的许多人已经规模地种了几十年,只是咱们汉族农民没掌握寒冷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所以没人种。日本为了解决本国大米生产不足的问题,鼓励朝鲜、东北种植水稻,派出许多农林学院的师生在东北试验寒区种植水稻的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所以,我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