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战场形势_浴火重生西路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驻屯军河边旅团,向北平以东地区前进,另由日本国内派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认为战争扩大已不可避免。

  16日苏军训练营结束使命,在陈昌浩、陈海松、李特等人欢送下,携带全部装备经新疆返回中亚。训练营三千多战士返回各自部队。

  17日,日军谈判代表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把中方道歉人由原定的师长冯治安改为军长宋哲元,把处分的负责人也由团长吉星文升格为师长冯治安,借此故意刺激中国方面。同时指令所属部队准备以武力征伐第二十九路军。

  同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外交部送交一份照会,指责中国政府在中国国土上调兵遣将,形成对日本的挑衅威胁。

  预感到难以善终的蒋介石在观望了十天后顺应民心,在庐山表了陈布雷起草的《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提出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著名的抵抗宣言。表明了国民政府对日本军国主义挑衅的强硬态度。

  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终于下达动员令,命令孙连仲、庞炳勋、商震、李默庵部增援华北,开始向周围驻军补充物资。而平津地区中国最高军政长官宋哲元却严令张自忠、冯治安、黄维刚等人静待斡旋佳音,驳回他们的出击请求。反而跑到天津与日本华北驻屯军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会晤,希望和平解决争端,得到日军响应。

  同日,第八路军指挥部接到军政部命令:第八路军所属部队集结待命。第八路军指挥部得以向远在张掖的教导师、独立旅下达离开防区,东进集结的命令。

  19日,张掖军民举行隆重的抗日誓师大会,2o日跃跃欲试、斗志昂扬的教导师、独立旅留下部分机关、后勤、医务、辎重、兵工人员和一个团的留守部队,向延安进。

  宋哲元在这一天赶到北平,双方在北平签订第三次协议,并报请国府批准,又主动撤除北平城防。蒋介石多次电示宋哲元切勿对日军抱有任何幻想,但军阀思想严重,满脑子地盘的宋哲元根本不予理会,不知疲倦地放下部队作战准备工作为虚幻的华北和平鼓唇奔波。

  张掖终于迎来第一批东北流亡学生和贫民六千多人,得到民主政府的欢迎和妥善安排,造册登记,学生前往河西大学劳动,贫民集中食宿,军事化管理,参加张掖建设。

  张掖驻各地代表处也越来越忙,组织各地日渐增多的内迁民众有序撤向张掖。

  21日原杨虎城西北军改编的38军赵寿山部奉调离开陕西开往河北。周恩来每天几次在军事委员会追问第八路军出征时间,各方莫衷一是。据透露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