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4、宁可架上药生尘①③_我为萤火,点亮祖国[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迫的,爹再也不敢了——”

  每句话都带一个‘爹’,就怕外人不知道他是风红缨的爹。

  风平哭天抢地的叫喊引来不少人张望,其中就有老中医队伍。

  见风红缨没心没肺,风平立马抹眼泪扮做可怜巴巴的模样看向全叔等人。

  全叔认得风平,年轻时还抱过风平,然而全叔如何也没想到老太太唯一的儿子竟然成了卖国的贼子。

  老大夫们指着风平的脑门破口大骂,风平圆滑,且能屈能伸,无论全叔几位长辈骂什么他都不还嘴,还哭嚎着嗓子说自己再也不敢了。

  看着风平的厚脸皮,全叔拉下老脸向排长求了个情。

  排长是来通知风红缨出发的,背上背篓,队伍继续前进。

  和之前不同的是,于周郎的人也跟上了,在队伍最后边。

  于周郎为了表明自己投诚的真心,特意将带来的弹药分了一点给排长。

  排长摸摸自己空空如也的木仓身,终是接了这份礼。

  但收编于周郎不是小事,排长不敢自作士张,便扛木仓先行一步将于周郎投靠的事第一时间告知边防军长。

  风红缨到达前线时正值中午,老军长命炊事班做了一顿边防特色菜欢迎中医队伍的加入。

  说是特色菜,其实全是开春后山上的小野菜,焯水后蘸着辣子吃。

  边境苦寒,辣椒是奢侈品,老军长一下拿出这么多出来,可见欢喜程度。

  重伤的战士们吃不了辛辣食物,风红缨便和老中医等人用中药调了一剂卤味包。

  味道看似清淡,却是实打实的补汤。

  吃多了拉嗓子粗粮的边防战士捧着碗喝得津津有味,喝见底后恨不得将碗都啃吃进肚。

  后来准备打反攻战时,老军长让战士们坐下来给家里人写诀别信。

  很多小兵都是穷苦人家出生,之前上战场是因为能领几块大洋补贴家用,现在让他们写诀别信,他们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中医队伍接替了这个任务。

  常年在柜台上和药材打交道的风红缨等人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宽大的木桌边,十几名中医蘸着墨水替小兵们给家里人写信。

  朴实的年轻人在外永远只会报喜不报忧。

  风红缨写得最多的就是那句‘营地的卤水野菜味道不错’。

  笔尖微楞,风红缨旋即下笔如游龙。

  看着满满的一页纸,小兵们傻眼了。

  几句话需要一张纸写?

  战火烧起来后,中医们写得信九成都被摧毁,成功留存下来的不下百份。

  这百来份中只有几份是风红缨所写,上面不仅有小兵们对家人的思念话语,还有那份卤方。

  几年后,几个小兵拖着残废的身子一脸惨败的回到家乡,本以为家里穷的叮当响,然而入目的却是崭新的砖瓦房。

  熟悉的卤香

  请收藏:https://m.bqgt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